October 11, 2007

《色﹒戒》之外的真相 Real Life Story



張愛玲的小說《色﹒戒》改編成電影,目前正是大力宣傳的時候,雖說小說中對愛中恨,恨中愛的情情仇仇的描寫,大多來自張愛玲本人對成了漢奸的情人胡蘭成的感情糾葛,但是,故事畢竟是用了鄭蘋如女士的真實故事。到今天,鄭蘋如女士的4位兄弟姐妹之中,只有小妹鄭天如還健在。通過鄭天如女士,我們大致瞭解了鄭蘋如女士的生平和事蹟。

鄭蘋如女士犧牲于民國29年2月(即西元1940年)年僅23歲。正是如花的豆蔻年華,為國,為家,捨生取義,捐棄年輕而美麗的生命,其壯,其勇,其烈,實是可歌可泣。

呂班路萬宜坊,是法租界很有名的一條弄堂;住的名人也很多,像"七君子"之一的鄒韜奮,就住在那裏。鄭家從日本回國後就住在這裏。鄭家五個孩子,大姐貞如,大哥海澄,二姐蘋如,二哥南陽和小妹天如。父親鄭鉞是江蘇高等分院的首席檢察官;早年在日本為同盟會工作,住在木村家,後來娶了木村家的女兒木村花子。日軍侵華戰爭打響之後,木村花子毅然隨同丈夫帶著三個女兒回到中國,並改名為木村華君,後來她又隻身返回日本,機智地幫助兩個兒子擺脫監視,偷偷地潛回到中國。雖然她是日本人,但是她的女兒蘋如和兒子海澄(是空軍飛行員)都是為了中國的抗戰事業而捐軀的。

說到鄭蘋如和丁默邨的關係,要先從丁默邨其人談及,丁默邨是汪政府兩大特務首腦之一。一提起他所掌管的“76號”,就會令人毛骨悚然,那裏就是殺人的魔窟。

因為鄭蘋如有日本血統,日語也十分流利,陳果夫的侄子陳寶驊吸收她加入了中統,並委派她接近丁默邨進而伺機消滅他。鄭蘋如當時還是學生,年僅二十二歲。她的美麗當時在上海是有名的,而且當時丁默邨正在追查學生抗日活動的領袖,她的名字已經被丁掌握了。她接受了任務後,就主動去找丁默邨,並由此開始接近他。並尋機制裁他。

行動的助手有兩個,一個是陳的表弟,名叫嵇希宗;還有一個廣東人叫陳彬。行動的原則有二:
第一、不能在丁默邨及76號的勢力範圍之內;第二、要在鬧區馬路上。這兩個原則,都是為了行動得手以後,易於撤退。

槍不難找,難在攜帶,英、法兩界動輒"抄靶子";攜槍在身被抄到了,全盤計畫立刻打翻,所以手槍不宜預先發給行動人員。比較妥當的辦法是,行動之前半小時或一小時,在現場附近,覓一處地方集合。臨時發槍,立即行動;事後回到原處。交槍解散。

民國28年(1939年)冬季,鄭蘋如向丁默邨"開條斧",為她買一件灰背大衣,作為耶誕節禮物。上海最大的皮貨店,是靜安寺路,同孚路口的"西伯利亞皮貨公司"。西伯利亞皮貨公司坐南朝北,汽車靠左行駛,就只能停在對面,丁默邨來回穿過馬路,才有下手的機會。行動人員分兩面,一面看住他的汽車;另一面守在皮貨公司門口,丁默邨就怎麼樣也逃不掉了。

"抄靶子"是越來越厲害了,在租界上隨時隨地都可以被攔住檢查。怎麼辦呢?

最後找了一個有繈褓之子的媽媽。擔任運槍的任務。

沒有預料到的是,當天在西伯利亞皮貨公司對面的大華路口,停了好幾輛汽車,卻不知那一輛是丁默邨的。鄭蘋如說過,他車子有好幾輛,牌子各種都有,顏色是最普通的黑色;至於"牌照"號碼就更無法知道了;因為常常掉換,就是同一輛車子,上午是這個號碼,下午可能變成另一個了。

這樣原計劃似乎行不通了;因為不知道應該守住哪輛汽車。

到底丁默邨來了沒有呢?行動人員裝做流覽櫥窗中的樣品,沿著大玻璃窗從東往西走了一遍,卻以玻璃反光,一時無法看得清楚;於是由西往東,又看了一遍。

這一遍看壞了。他在明處,丁默邨是在暗處;他發現有人多次向店裏窺望,心知不妙,可能要出意外。於是,他很快地掏出200美金,向鄭蘋如說:"挑好了,你先付他200美金的定洋。" 鄭蘋如不懂他這樣做是什麼意思;正想發問,只見丁默邨已拔步沖了出去。等在外面的行動員,一時不曾留意,等發覺此人行色倉皇,方始省悟,可是丁默邨已經坐上他的裝有防彈玻璃的汽車了。行動人員,自然對準目標追擊,一時槍彈橫飛,行人四竄,只聽緊急煞車輪胎擦地擠出來的獰厲之聲不斷;丁默邨的汽車著了好幾槍,但子彈是否打穿了玻璃或車身,到了丁默邨身上,卻無從判斷。

事後,嵇希宗主張鄭蘋如立刻離開,並保證保護她的家屬,可是當時丁默邨發下話來,如果不能把鄭蘋如捉拿歸案,就殺她的全家。鄭蘋如愛國也愛家,她不願連累父母和兄弟姐妹,她要求兩天的時間,這兩天她在家裏陪伴媽媽,12月25日,鄭蘋如把全家人找到一起,請全家人吃了一頓團圓飯,家人只認為是耶誕節的團圓飯,根本沒有想到其他。第二天12月26日,鄭蘋如自己隻身一人到76號去自首,從此再也沒有回家。

父親也曾多方想辦法營救她,汪偽政府因此開出了一個條件:如果鄭鉞宣佈加入汪偽政府,為日本人和汪精衛政府服務,作為交換條件,可以釋放他的女兒鄭蘋如。夫人木村華君雖然多日來,為愛女痛徹心肺,但是,當父親把這個交換條件告訴全家人時,她反倒收起了眼淚,默默地操持家務,一句話也沒有說。從此父親不說話,母親不說話,兄弟姐妹誰也不說話,大哥在日本就是學飛行的,現在他到重慶加入了空軍,後來也為國捐軀了。直到民國39年2月,傳來了蘋如的死訊。但是她究竟是怎麽死的,卻也眾說紛紜。76號說是日本憲兵隊殺害的,日本人說這不是他們的案子,他們根本沒有介入,蘋如是死在76號的。家人要求把遺體領出來安葬,也被拒絕了。想到76號是以殘酷出名的,父母猜到他們的女兒一定受盡了折磨,遺體一定是遍體鱗傷,慘不忍睹,他們不敢讓家屬領取。想到這裏,真是令人肝腸寸斷。

現在60多年過去了,人們沒有忘記這位巾幗英雄,但是,美麗的蘋如,年輕的蘋如是死在含苞欲放的時候,她是一位23歲的年輕的普通的女孩子,她還來不及真正地轟轟烈烈地談上一次戀愛,就把自己獻給了國家的抗戰事業。她是值得我們謳歌,值得我們尊敬,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的。
鄭蘋如堪稱英雄,堪為楷模,鄭蘋如精神永存!

作者 邱明

No comments: